教务处
新闻动态
您当前所在位置是: 首页 > 教学信息 > 新闻动态 > 正文
【网课一周记】马克思主义学院:上好网络思政课,是我们为疫情防控交出的满意答卷
发布时间:2020-03-03     作者:   点击:  分享到:

同心战“疫”,一马当先。在疫情防控阻击战中,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全体思政课教师认真贯彻落实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关于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重要部署要求,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工信部和学校的各项部署,坚决履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有针对性做好疫情防控期间思想政治工作,以上好网络思政课的实际行动,为疫情防控交出满意的答卷。

◆ 提前谋划、周密部署,以坚强的组织领导保证高质量完成新学期网络思政课教学任务。

马克思主义学院将做好新学期网络思政课教学作为当前重要的政治任务和开展疫情防控的核心工作,提早谋划、周密部署,抓小抓细抓实。从2月初开始,马克思主义学院多次召开党政联席视频会议,就落实学校疫情防控工作要求、做好新学期全校思政课教学做出详细部署。学院制定了全校本科生思政课、研究生思政课、学院研究生专业课、研究生毕业答辩工作方案,并做好各种应急预案,在新学期开学前3周明确教学准备工作日程表,有条不紊地完成了各门思政课授课方式和教学资源选定、建立学生群、发布教学安排等准备工作。

学院带领各课程教研组群策群力,从2月初开始每天开展集体备课,组织各门课程研讨网络授课的教学安排,学习网络教学平台的操作使用,探讨如何在思政课中开展好案例教学,讲好疫情防控阻击战中的中国故事,对学生做好爱国主义教育、生命教育、社会责任感教育、规则教育、爱与感恩教育。经过3周深入细致的集体备课,全院教师不断克服困难、统一思想认识,做好了新学期开展网络思政课教学的课程规划,实现了网络教学资源和直播授课的有效衔接,解决了开展网络教学的技术难点,并且每门思政课都结合知识点形成了开展疫情防控案例教育的教学方案和素材库,组织教师把抗击疫情斗争作为培育民族精神、弘扬人间大爱的生动教材,为“开学第一堂思政课”做好充分准备。

“这是一场不得不打的战疫,更是一场不得不打赢、打好的战疫,各党支部、全体党员要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和模范带头作用,以上好疫情期间网络思政课的实际行动践初心、担使命,让党旗在全面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中高高飘扬”。214日,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在思政课集体备课最关键的时刻,向全院党支部、党员发出号召,吹响了上好网络思政课、投身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冲锋号。

学院各党支部及时在网上开展组织生活,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进一步坚定了党员教师立足本职岗位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全力以赴上好新学期网络思政课的决心。

215-219日,学院组织各系开展网络试讲,每位老师都制作和完善了“教学日历”,发现和解决了网络授课存在问题。220日—222日,在学校教务处领导的指导下,学院集中3天时间,组织全院40余名教师开展“人人试讲、人人过关”的实战授课演练,不但演练授课方案和内容,还演练应急预案、备用方案,为即将开展的新学期授课扫除盲点、消灭短板,做到心中有数,也极大增强了全院教师高质量完成新学期网络教学工作的信心。

学院提前谋划、周密部署,全院教师全力以赴、热情投入,马克思主义学院高质量完成了思政课网络授课各项准备工作,有力保障了新学期思政网课的顺利有序开展。

◆ “我是老师,上好课是本职,不管在网下还是网上。”

自学校决定新学期开展网络教学以来,马克思主义学院全体教师牺牲假期休息时间,以极强的事业心、责任感,全身心投入教学准备中,将上好网络思政课作为履行教书育人本职和投身疫情防控的重要途径。

从教室走到网上,不但意味着教学手段的改变,更需要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革新。面对改变,老师们克服各种困难,积极“拥抱”新形势、新要求,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一点点克服“不适应”、解决“不会用”、走出“舒适区”,只为上好开学“第一堂思政课”。

选择最优的网络教学平台,并熟练运用,是老师们遇到的第一个难题。各系都成立了技术小组,结合本门课的教学特点,广泛学习试用各种教学平台,总结优劣,制作“操作指南”,再在系里推广使用。对使用信息化手段有难度、技术不熟练的老师,各系开展“一帮一”,利用远程辅导、演示,手把手教会。

学院安排陈诚平、杨小勋两位老师作为技术骨干,24小时解答老师们的操作问题。学院主管教学工作的院领导,连续多日利用凌晨网络状况好的时间操作测试各平台,白天再把测试结果和操作建议向老师们发布。

学院不少老教师努力克服操作上的困难,和年轻人比进度、比效果。马原系丁社教老师潜心琢磨,克服技术困难,短时间内熟练操作各个平台,发挥了表率作用。思修系高宝营老师也不厌其烦地练习,熟练掌握平台操作后,他说:“全面在线教学对我们年纪大的教师是很大挑战,好在学校学院保障有力,我们也以高度责任心拥抱新时代。”

解决了技术难题,授课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革新也是各门思政课从线下到线上必须完成的转变。为此,各门课精雕细琢,反复开展集体备课,研讨教学安排。

马中化系集中学习研讨了慕课内容,围绕慕课章节重构了原有的教案,将直播授课内容与慕课有机结合,合理安排慕课学习和直播教学的课时,开展了一体化的网络教学设计,实现了课上和课下、学生自学和老师讲授、观看视频资料和直播互动教学的有机结合。为了更好适应网络授课的特点,马中化系还打破原有的“专题授课”方式,让每位老师都负责独立的网络班级教学,利用两周时间集体学习研讨,共享优化各专题教案和教学资料,保证每位老师都高标准高质量完成全部课程讲授。

近一个月的艰辛准备,全院老师没有抱怨,他们沉下心、咬紧牙、鼓足劲,全力投入,展现的“师道精神”让人感动。

思政课兼职教师蒲传新正在广西融水县开展扶贫工作,地处偏远、通讯状况极为不便。为了完成好教学任务,他克服艰苦条件,几经周转借用到当地武装部设备,认真参与每一次集体备课,保障授课顺利进行。

郝保权老师的母亲因骨折住院,他从过年起就一直在医院陪护,期间他利用手机热点等,坚持参加集体备课,克服极为不便的条件完成课程准备。

228日,“清华大学本科教学”微信公众号刊登的一篇清华学子的文章《妈妈的直播》刷爆了马院师生的朋友圈。作者在寒假中,见证了他的妈妈——一位大学思政老师为准备新学期的网络教学,付出的艰辛努力。这位妈妈在近一个月的准备中,努力学习各种教学平台的使用,记了厚厚一本操作笔记;参加全院老师的试讲和备课,为每位老师记录问题、指导改进;为了课程万无一失,她准备了三套授课方案,录播了若干个G的课堂视频音频以防网络卡顿;她经常通宵达旦改进课程,每天在家人群一遍又一遍地试讲,只为新学期向同学们呈现最好的网课。

——这位“妈妈”,正是我们马院的教师,而她的辛勤工作,也正是学院每一位教师从寒假以来坚守岗位、奋进拼搏的缩影。

在刚刚过去的这个寒假,老师们用了多少个日日夜夜不懈努力、辛勤工作,其间也有过焦虑、有过不安、有过不适应,但老师们都默默地坚持,一点点地进步,只为在新学期与同学们在网上完美地相见。

而问到这样努力的原因,老师们的理由单纯而简单:我是老师,上好课是本职,不管在网下还是网上。

◆ “当前,讲好疫情防控阻击战,就是最好的思想政治教育,这是我们思政课应该做好的。”

在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中有针对性地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思政课是主渠道,义不容辞,责任重大。

如何在思政课中讲好疫情防控阻击战中的中国故事,教育引导学生树立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爱国精神,增强学生的使命担当,培养学生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追求,是摆在本学期思政课教学中的重要问题。

2月初开始,马克思主义学院结合疫情防控工作进展情况,组织了多次学院集体备课。各门思政课紧密围绕爱国主义教育、生命教育、社会责任感教育、规则教育、爱与感恩教育五大主题,对如何开展好疫情防控案例教学开展深入研讨。在此基础上,各门思政课做了充分准备,结合各自知识点,形成了讲好疫情防控阻击战的专题教案和丰富的案例素材。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重点从人民观点、价值观等进行讲述,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围绕制度优势、党的建设、时代精神、民族精神等进行讲述,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以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发展和巩固为突破口进行讲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课以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治观等为结合点进行讲述。

开学后,各门思政课紧密围绕学生关注的疫情热点,在新学期“第一堂思政课”中讲好疫情防控阻击战中的中国故事,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李刚、李鹏、刘远亮、张记国等老师以抗击疫情一线的广大医务工作者和基层干部群众中的先进群体和先进人物为切入点,深情讲述感人事迹和崇高精神,展现了中国人民团结一心、同舟共济的精神风貌,对学生开展了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生命教育和社会责任感教育。

丁社教、杨冰郁、李军时、马军等老师引导学生用辩证和反思的观点去分析看待疫情中出现的问题,从国家、自然、担当等层次,向同学们讲授人民观点和价值观。

高旭红、华艳君、武婉珍、杨晓勋、陶慧敏等老师从抗击疫情中的“中国速度”、“中国优势”讲起,使同学们从全民抗击疫情中体会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更加坚定“四个自信”。

汪永平、赵海霞、马新蕊等老师带领同学们回顾我们战胜历史上若干重大自然灾害、疫情的过程,突出展示了我们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号召同学们与祖国同命运,坚定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的信心。

高宝营、宫淑燕、李秀萍、折军、柴岳春等老师重点讲述了疫情防控中的公民道德、社会公德和法治观念,引导同学们做好“守护者”“修行者”“识途者”。

生动的案例教育通过网络直达同学们内心,在同学中引起了强烈反响。不少同学表示,思政课对疫情防控的深入讲解,让自己“收获了感动”、“读懂了中国”、“升华了思想”。

马克思主义学院还积极搭建课外平台,开展了“同心战疫 思政沙龙”,组织思政教师与同学们在网上开展深入交流。高宝营、李莉、宋丁博男、丁社教、陈诚平、贺苗、杨云霞等老师分别围绕“居家隔离期间的心理调适”、“向疫区挺进的中国军人”、“疫情防控中大学生应知应会的法律知识”、“反思自由”、“从火神山医院的中国速度讲起”等主题,与同学们聊天谈心。沙龙拉近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距离,成为了思政网课教学的有力补充,促进了思政教育入脑入心。

近段时间,马克思主义学院结合学科优势,组织老师和学科平台积极发声,为疫情防控建言献策。杨云霞老师的论文《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使命与担当》、《建立信任合作劳动关系,同舟共济渡疫情难关》在“学习强国”发表。在校领导、党委宣传部和学院的指导下,陕西省重点舆情信息研究中心从大年初三开始开展舆情研究、报送,向陕西省委宣传部报送专项舆情稿件共计44项,省委宣传部共采用20项,被中宣部采用2项,完成省委宣传部约稿2项。老师们的研究成果为思政课讲好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了丰富素材,对课堂形成了有力支撑。

老师们深刻认识到,思政课在疫情防控期间对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不少老师表示:“当前,讲好疫情防控阻击战,就是最好的思想政治教育,这是我们思政课应该做好的。”讲好疫情防控阻击战这堂思政“大课”,老师们还将持续深入开展下去。

◆ “上好网络思政课,不仅仅为应对疫情,而应该作为思政课改革创新的一次重要契机,切实提高思政课质量和水平。”

思政课从网下搬到网上,老师们深切地体会到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要求的变化,不少老师也通过一周的教学实践,看到了网课的诸多“优点”。

“网课打破了传统课堂时间空间的局限,拓展了教学的广度”。“网课在集成校内外优质教学资源方面有很大优势,一定程度上说是把教室的‘墙’推开了”。“网络使课堂的交互性变强了,虽然不像在传统教室中与学生面对面,但学生参与课堂更加方便了”。一周的上课,让很多老师对网课有了全新的认识。

马克思主义学院及时组织各系开展总结研讨,交流想法、推广经验,鼓励老师们在熟练操作、平稳运行网课的基础上,积极开展网课教学创新。

华艳君老师尝试采用多平台综合式网络教学,利用不同平台交互手段的优势,纳入丰富的优质教学素材,使网课变成了更加“立体”的教学空间。

高旭红老师就学生关注的思政热点问题,利用网络“热词”“大数据”功能,进行有理有据地分析讲解,提高了思政课“说理”的“科学性”。

宫淑燕老师将在线调查与思政课相结合,更加有的放矢地讲解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解决学生思想困惑。

贺苗老师每天在线指导少数民族预科班学生轮流撰写疫情舆情小分析,启发学生从原理出发提出问题和对策建议,避免学生盲目跟风,充分凝聚了少数民族学生团结抗疫的信心和决心。

柴岳春老师利用手写板等多种直播设备,对每个知识点采用最佳呈现方式,提高了学生的视听效果。

张晶、王斌等老师尝试在线双语教学模式,让学生更有收获。

赵海霞、李秀萍、折军等多位老师利用网络平台开展启发式、互动式教学,组织学生开展小组研讨,分享研讨成果,甚至运用演讲等方式让学生积极踊跃参与课堂,课堂氛围活跃,实现了网络课堂从教师单一主体向教师、学生双主体的转变。

第一周的思政课网络教学顺利有序进行,利用网络优势创新开展教学也收到了较好效果,学生到课率高、参与度高、认可度高。

这次改变,也让老师们充分认识到,网课的开设绝不仅仅是应对疫情的手段,更是思政课教学改革的有益方向。学院将以此为契机改革创新思政课教学,探索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巩固教学成果,不断提升思政课的质量和水平。

◆ “上网课更需要以学生为根,老师们的敬业精神,就是对学生最好的价值塑造”。

思想政治工作是做人的工作,老师和学生不见面,思政课怎么能上到学生心里去?这是开设网课时,每一位思政课老师思考的问题。

“网课要让学生认真听,就得更加以学生为中心,我们必须做出改变”。在研讨中,有老师这样提出。

如何改变?

内容和形式都很重要,都必须根据网课的特点做出改变,才能收获好的效果。不少老师率先做出了尝试,并在研讨中与老师们分享:

“据说人在听讲的时候,能保持专注的时间是2分钟,所以我们必须像写电影剧本一样设计我们的授课内容,最好每2分钟能安排吸引学生注意力的重要内容,这样网课才能有好的效果”。陈诚平老师精心设计了自己的授课内容,与老师们分享了这样的观点。

“要综合运用网络平台的很多交互功能,呈现出立体式的教学效果,比如可以增加多次小量在线测试,利用好弹幕功能,同时在内容上要选择学生感兴趣的热点问题,并将学科前沿知识展示给学生,这样才能把学生留在屏幕前”。贺苗老师的网课设计非常丰富,并向老师们展示了教学效果。

PPT必须要优化,同学们在网上学习,视觉感受会直接影响学习效果,而且,我们还需要更好的视频、音频资料,这样网课才能抓住同学们的眼睛和耳朵”。马军老师的观点得到了很多老师的认同。

“我们不是‘网络主播’,但用‘网络主播’的精细标准来准备网课很重要,我们面对的学生是网络‘原住民’,我们在网上传授的知识也必须‘色香味俱全’,才能满足他们的‘胃口’”。吴闻川老师网购了全套专业网络直播设备,为了给学生更好的学习体验。

每位思政课老师都在这轮网课中,对课程进行了内容的优化和形式的美化,课程的内容更加丰富完善了,老师们的讲述更加声情并茂了,课件更加美观了,同学们的课堂体验和获得感也提升了。第一周的所有思政课,同学们的出勤率几乎100%,课堂参与也明显增强。

除此之外,网络教学,也促使老师们在课堂内外跟同学们更广泛深入的交流、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思政课入脑入心的效果通过网络得到提升。

杨云霞老师自作小诗与同学们交流。

杨冰郁老师用陈寅恪等大思想家的学识鼓励同学们在家多读书。

张晶老师提出葛优躺式宅法和牛顿式宅法激励同学们在家保持学习热情。

宫淑燕老师在课后与同学们深入交流中成功劝返了一名想要参加婚礼聚众的学生。

宁殿霞等老师课后设置了学生评价环节,了解学生对网课的意见建议并加以改进。

赵海霞老师在课后与同学们深入交流同学们在听课中应改进的问题,发布“无微不至”的群公告嘱咐同学们课程和疫情防控的注意事项,“赵老师在美丽的学校等着你们归来!”让同学们倍感温暖。

网课中一点一滴细微的改变,收获了同学们满满的理解和支持。每节思政课后,直播室里“谢谢老师”“老师辛苦了”刷屏,不少同学表示:“在网课中虽然见不到老师,但从老师的每句话、每幅画面中,都能看出老师为了这堂课做了多么充分的准备,都能感受到老师的用心”。这声感谢、这句辛苦,发自内心。

而在这轮网课中,老师们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我们的敬业精神、职业态度,本身就是对学生最好的价值塑造。

◆ “做好教学督导,一定要让网络教学良性循环起来。”

为了保障疫情期间网络教学工作的顺利、高质量运行,学院教学的负责老师们在学校教务部门的指导下,以高度的责任感、耐心细致的工作态度,承担着教学运行管理工作。

学院分管教学工作的贺苗、马军老师和教学秘书张笑男、王晋秀老师,从2月初至今没有好好休息过,每天绷紧了弦全身心投入到教学组织中。院领导和几位老师经常深夜仍在开会研究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商讨改进方案。张笑男、王晋秀老师还在产假当中,一边照顾未满半岁的孩子,一边高强度地开展事务性工作,耐心解答、解决老师们的问题。

从授课准备期间的平台培训、答疑,集体备课、试讲,到开课以后的教学督导,学院教学管理团队付出了很多,但毫无怨言。

学院由杨云霞、吴闻川、贺苗、王彦丽、华艳君、鲁杰、高宝营、赵海霞等老师组成了教学督导组,在第一周的教学中,对158门次思政课实行了全覆盖听课。

督导组坚持头一天晚上做好听课分工和准备;在听课中进行详实准确记录,课后第一时间对每一门课简明扼要反馈课程运行情况、主要优缺点;每晚召开视频会议汇总所有课程情况,将共性问题形成“网络思政课教学规范”向全院教师进行反馈,同时提取好的做法和经验,在全院教师中进行分享,并请典型教师开展经验传授。

学院每天将思政课教学运行情况上报学校教学主管部门,对学校层面的意见建议及时做好传达。

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行,学院教学管理团队和督导组已经形成了规范的运行模式,通过“督导-反馈-改进”的工作流程,网络思政课中的问题不断被解决,优点不断被复制,质量不断提升。

并且,在第一周的授课中,学校领导、学校教务部门、党委宣传部对网络思政课教学运行情况给予了很多指导,对老师们的教学效果表示了肯定、认可,这让思政课教师备受鼓舞。目前,思政课教师团结一心上好思政课的精气神有效调动,战斗力显著增强,“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逐渐形成。

马克思主义学院将继续把好网络思政课质量关,深入细致开展好教学督导,稳步推进思政课改革创新,促进思政课教学良性循环,不断提升思政课的质量和水平。


(编辑:马克思主义学院,审核:王克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