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优化工程实践育人体系,提升人才培养质量,4月30日,教务部(工程实践训练中心)特邀国家教学名师史仪凯、段哲民、葛文杰、齐乐华四位专家齐聚一堂,开展工程实践育人体系建设名师诊断工作。中心领导、主任助理和各教学部门负责人等参加会议。
康鹏军副主任代表中心向四位名师做专题汇报。他在汇报中表示,中心始终以“总师型”人才培养为核心目标,系统推进三方面建设:一是深化教学改革,重构“基础能力奠基+项目实践提升”的模块化课程体系,通过革新工程实践教学内容,搭建虚实结合的创新实践平台;二是完善教学资源,组织编写系列化工程创新实践教材,建立阶梯式能力培养标准;三是推进师资转型,组建跨学科教学团队,强化教师工程实践能力与产业服务能力。经过几年的持续建设,已初步形成特色化工程实践育人模式,但在课程衔接度、平台开放度、评价体系等方面仍存在提升空间。恳请各位专家围绕创新工程能力培养主线,对实践育人体系的系统化设计、产教融合机制优化、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等关键环节提出指导建议,进一步优化工程实践育人体系。
与会专家通过听取汇报和实地考察等方式,对中心工程实践教学体系进行了全面诊断。在反馈环节,4位名师结合自身教学科研经历和在人才培养上的思考,对中心工程实践育人体系的现状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了建设性意见。他们充分肯定了中心近年来在实践教学改革方面取得的成效和在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方面取得的突破。他们一致认为中心在“新工科”建设背景下构建的“三级课程体系”符合学校“总师型”人才培养的需求。同时,四位国家教学名师也指出工程实践教育应进一步关注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培养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强化学生的系统和整机思维能力。名师们对强化人才培养顶层设计、整合校企资源、深化产教融合、结合各学院学科专业特色等方面也提出了一系列建设性意见和建议。
蒋建军主任作总结发言。他表示,此次诊断工作为中心实践教学改革提供了宝贵指导意见,中心将认真吸纳专家建议,持续深化工程实践育人体系改革力度,突出培养优势特色,通过课程、教材、平台、师资队伍“四位一体”协同发力,推动工程实践教育内涵式发展,让“总师育人文化”在工程实践教学工作中走深走实。